首页> 医方集解>

发表之剂·第二 葛根汤

发表之剂·第二 葛根汤
网页全屏
  • (发汗兼解肌。仲景)

    治太阳病,项背几几,(音殊。)无汗恶风。

    (鸟之短羽者,动则引颈几几然,状病人项背难舒之貌也。无汗恶风,中风而表实也。阳明脉上颈而合于太阳,恐将传阳明,故加葛根以断之。此证又名“刚痉”,乃风寒伤筋,故拘急而强直也。《金匮》治之,亦主此汤。刚痉无汗,柔痉有汗。)

    (仲景又曰:太阳发汗不彻,烦躁短气者,亦宜此汤,更发其汗。经曰:何以知汗出不彻?以脉涩故也。)

    (按:伤寒失于汗下而短气为实,汗下后短气者为虚。表实宜发汗,表虚宜解肌。) 亦治太阳、阳明合病,下利。

    (伤寒有并病,有合病。本经未解,传入他经,有催并之义,为并病。二经三经同受邪者,为合病。合病者,邪气甚也。太阳、阳明合病,其证头痛腰痛,肌热鼻干,目痛,脉浮大而长。头、腰,太阳也;肌、目、鼻,阳明也;浮大,太阳也;脉长,阳明也。阳经合病,必自下利;邪并于阳,则阳实而阴虚。阳外实而不主里,则里虚,故下利。)

    (吴鹤皋曰:庸医便为伤寒漏底不治。与此汤以散经中表邪,则阳不实而阴气平,利不治而自止矣。)

    (按:葛根能引胃中清阳上行,故凡下利多用之。)

    (赵嗣真曰:合病者,二阳经或三阳经同病不传者也。并病者,一经先受病,又过一经,病之传者也。如太阳、阳明,若并而未尽,是传未过,仲景所谓‘太阳证不罢,面赤阳气怫郁在表,不得越,烦躁短气是也,犹当汗之,以各半汤。’若并之已尽,是谓传过,仲景所谓‘太阳证罢,潮热,手足汗出,大便硬而谵语是也,法当下之,以承气汤。’是知传则入腑,不传则不入腑。并病传变,有如此。仲景治太阳、阳明合病,主葛根汤;太阳、少阳合病,主黄芩汤;少阳、阳明合病,主承气汤。三阴有两感而无合病。)

    (《此事难知》云:足太阳为诸阳之首,故多传变。太阳传阳明,水传土也,谓之‘微邪’,又谓‘巡经得度传’;太阳传少阳,谓之‘越经传’;太阳传太阴,谓之‘误下传’;太阳传少阴,谓‘表里传’。水胜火,火胜水,此南北二方之变,顷刻害人,辨之不早,必成不救。太阳传厥阴,谓之‘首尾传’。三阴不至于首,唯厥阴与督脉上行,与太阳相接,又名‘巡经得度传’,灾变至重,不为不多矣。)

    葛根(四两) 麻黄 生姜(各三两) 桂枝 芍药 甘草(各二两,炙) 大枣(十二枚)

    此足太阳药也。成氏曰:轻可去实,葛根麻黄之属是也。此中风表实,故加二物于桂枝汤中。

    (仲景以有汗、无汗定伤风、伤寒之别。有汗为伤风,用桂枝加葛根汤,不用麻黄;无汗为伤寒,用此汤。)

    (张元素曰:二汤加葛根,所以断太阳入阳明之路,非太阳药也。苦太阳初病,便服升、葛,是反引邪气入阳明也。)

    (周扬俊曰:不去麻黄,复加葛根,大开肌肉之药,不虑大汗无制乎?故以桂枝监之,且以芍药收之。)

    (喻嘉言曰:仲景于太阳带阳明证,其风伤卫,则桂枝汤中加葛根;寒伤营,则麻黄汤中加葛根。太阳带少阳证,其风伤卫,则桂枝汤中加柴胡;寒伤营,则麻黄汤中加柴胡。合、并之病亦然。则阳明以葛根为主药,少阳以柴胡为主药矣。乃少阳经专用小柴胡汤,而阳明经全不用葛根汤何耶?此有二义:太阳而略兼阳明,则以方来之阳明为重,故加葛根;阳明而尚兼太阳,则以未罢之太阳为重,故不加葛根,恐葛根大开肌肉,则津液尽从外泄耳。小儿布痘见点之时亦忌之。今人知忌升麻,而恣用葛根,儿命遭枉者多矣。又曰:《金匮》论痉病,于风木主事之时,巳申不可汗、下之戒。夫妄下损阴,则筋失所养而痉;妄汗则亡阳,则脉失所养而拘急。及遇无汗之刚痉,又不得不用葛根汤取其微汗。至于下法,全不示戒,且云可与大承气汤。况身内之阴,此外热所耗,容有不得不下之证,但十中不得一二,终非可训之定法。略举其端,听用者之裁酌耳。)

    本方除麻黄,名“桂枝加葛根汤”。(仲景。)治前证汗出恶风者。

    本方加半夏,名“葛根加半夏汤”。(仲景。)治太阳、阳明合病,不下利,但呕。

    (此又以利、不利辨伤寒、伤风之不同也。寒为阴,阴性下行,里气不和,故利而不呕;风为阳,阳性上行,里气逆而不下,故呕而不利,加半夏以下逆气。)

    本方加黄芩,名“葛根解肌汤”。治发热恶寒,头痛项强、伤寒、温病。

医方集解工具简介:

医方集解清·汪昂公元1682年本书系我国清代著名医家汪昂搜罗古今名方,精心整理编撰而成,书成于清康熙二十一年(1682)。全书共分3卷,以正方及附方的形式选录古今临床常用方剂700余首,其中正方388首。全书按方剂的功用性质分为补养、涌吐、发表、攻里、表里、和解、理气、理血、祛风、祛寒、清暑、利湿、润燥、泻火、除痰、消导、收涩、杀虫、明目、痈疡,经产等21类。每方除列述方名、说明主治,介绍组成及附方加减之外,并引录各家学说阐明方义。书后附有提供仓促救急之用的”急救良方”及养生参考的”勿药元诠”。该书广搜古今诸家名方,汇集众说详加注释,选方切于实用,文字通俗简明,流传甚广,影响甚大,是一部简明实用的中医方剂学专著。本次整理以清康熙二十一年壬戌(1682)刊本为底本,经过精心校勘而成。书前增加导读,书后附有方剂索引,便于读者查阅。本书广泛适用于中医临床医生及中医爱好者参考使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