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文:
孟子曰:“规矩,方员之至也;圣人,人伦之至也。欲为君尽君道,欲为臣尽臣道,二者皆法尧舜而已矣。不以舜之所以事尧事君,不敬其君者也;不以尧之所以治民治民,贼其民者也。孔子曰:‘道二:仁与不仁而已矣。’暴其民甚,则身弑国亡;不甚,则身危国削。名之曰‘幽厉’,虽孝子慈孙,百世不能改也。诗云‘殷鉴不远,在夏后之世’,此之谓也。”
译文:
孟子说:“圆规和曲尺,是方与圆的准则;圣人的作为,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准则。想要做君主,就要走君主的道路;想要做臣子,就要走臣子的道路。这二者不过是效法尧、舜罢了。不以舜之所以侍奉尧的作为来侍奉君主,就是不敬奉自己的君主;不以尧之所以治理民众的作为来治理民众,就是残害自己的百姓。孔子说:‘道路只有两条,爱民与不爱民而已。’残暴虐害老百姓太过分则身被杀国亦亡;不太过分,则自身危险国力削弱,这就称之为‘昏暗乱常和暴虐嗜杀’,即使有孝子及孙子,历百世也改变不了。《诗经》上说:‘殷商可以借鉴的教训并不遥远,就是在前一代的夏朝。’说的正是这个意思。”
注释
1.至:《逸周书》:“民生而有习有常,以习为常,以常为慎…上贤而不穷,哀乐不谣,民知其至。”《荀子·正论》:“夫是之谓视形势而制械用,称远近而等贡献,是王者之制也。”《荀子·议兵》:“夫是之谓三至。”这里用为准则之意。
2.伦:《论语·微子》:“欲洁其身,而乱大伦。”《礼记·曲礼下》:“儗人必于其伦。”《礼记·曲礼下》:“毛犹有伦。”《孟子·公孙丑下》:“内则父子,外则君臣,人之大伦也。”《荀子·富国》:“人伦并处。”汉贾谊《过秦论》:“廉颇赵奢之伦。”《说文》:“伦,辈也。”这里用为人与人之间尊卑长幼之间的关系之意。
3.幽、厉:幽:昏暗乱常;厉:暴虐嗜杀;周朝的幽王和厉王,就是因其所为而得此不好的谥号。
- 《孟子》卷一梁惠王上·第一节
- 《孟子》卷一梁惠王上·第二节
- 《孟子》卷一梁惠王上·第三节
- 《孟子》卷一梁惠王上·第四节
- 《孟子》卷一梁惠王上·第五节
- 《孟子》卷一梁惠王上·第六节
- 《孟子》卷一梁惠王上·第七节
- 《孟子》卷一梁惠王上·第八节
- 《孟子》卷二梁惠王下·第一节
- 《孟子》卷二梁惠王下·第二节
- 《孟子》卷二梁惠王下·第三节
- 《孟子》卷二梁惠王下·第四节
- 《孟子》卷二梁惠王下·第五节
- 《孟子》卷二梁惠王下·第六节
- 《孟子》卷二梁惠王下·第七节
- 《孟子》卷二梁惠王下·第八节
- 《孟子》卷二梁惠王下·第九节
- 《孟子》卷二梁惠王下·第十节
- 《孟子》卷二梁惠王下·第十一节
- 《孟子》卷二梁惠王下·第十二节
- 《孟子》卷二梁惠王下·第十三节
孟子工具简介:
- 栏目:民俗文化
- 使用次数:21 次浏览
- 更新时间:2024-10-31 10:26:05
- 孟子工具链接:https://www.91tools.fun/tool/mengzi.html
《孟子》,是儒家的经典著作,战国中期孟子及其弟子万章、公孙丑等著,书中记载有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、教育、哲学、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。《孟子》被南宋朱熹列为“四书”之一(另外三本为《大学》《中庸》《论语》)。《汉书·艺文志》著录《孟子》十一篇,现存七篇十四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