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遗精白浊 《局方》)
治遗精白浊及强中消渴。
(心肾为水火之脏,法天施地生之道,心神伤则火动,火动不已,则肾水受伤。肾主藏精,所受五脏六腑输至之精,皆不得藏而时下矣,故为遗精梦泄。)
(戴氏曰:遗精有用心过度,心不摄肾,以至失精者;有因思色欲不遂,致精失位,输泄而出者;有色欲太过,滑泄不禁者;亦有年壮气盛,久无色欲,精满而泄者。赤浊属血,由心、小肠属火也;白浊属气,由肺、大肠属金也。又曰:赤浊为心虚有热,因思虑而得;白浊由肾虚有寒,由嗜欲而得。渴证下消者名强中,肾水亏,心火亢也。)
菟丝子(十两) 五味子(八两) 石莲肉 白茯苓(各三两) 山药(六两) 将菟丝用酒浸,浸过余酒煮山药糊为丸,漏精盐汤下,赤浊灯心汤下,白浊茯苓汤下,消渴米饮下。
此手足少阴药也。菟丝辛甘和平,强阴益阳,能治精寒遗泄;五味滋肾生津,石莲清心止浊;山药健脾利湿。皆涩精固气之品也。茯苓能通心气于肾,利小便而不走气,取其淡渗于补正中,能泄肾邪也。
医方集解工具简介:
- 栏目:民俗文化
- 使用次数:22 次浏览
- 更新时间:2024-10-31 10:26:05
- 医方集解工具链接:https://www.91tools.fun/tool/yfjj.html
医方集解清·汪昂公元1682年本书系我国清代著名医家汪昂搜罗古今名方,精心整理编撰而成,书成于清康熙二十一年(1682)。全书共分3卷,以正方及附方的形式选录古今临床常用方剂700余首,其中正方388首。全书按方剂的功用性质分为补养、涌吐、发表、攻里、表里、和解、理气、理血、祛风、祛寒、清暑、利湿、润燥、泻火、除痰、消导、收涩、杀虫、明目、痈疡,经产等21类。每方除列述方名、说明主治,介绍组成及附方加减之外,并引录各家学说阐明方义。书后附有提供仓促救急之用的”急救良方”及养生参考的”勿药元诠”。该书广搜古今诸家名方,汇集众说详加注释,选方切于实用,文字通俗简明,流传甚广,影响甚大,是一部简明实用的中医方剂学专著。本次整理以清康熙二十一年壬戌(1682)刊本为底本,经过精心校勘而成。书前增加导读,书后附有方剂索引,便于读者查阅。本书广泛适用于中医临床医生及中医爱好者参考使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