后发制人
出处:
荀况《荀子 议兵》:“后之发,先之至,此用兵之要术也。”
用法:
连动式;作谓语;用于军事等方面。
俄语:
пóзже захвáтывать инициативу
年代:
古代
注音:
ㄏㄡˋ ㄈㄚ ㄓˋ ㄖㄣˊ
近义:
以退为进、以退为攻
感情:
后发制人是中性词。
辨形:
“制”,不能写作“止”。
例子:
秦晋淝水之战等等有名的大战,都是双方强弱不同,弱者先让一步,后发制人,因而战胜的。(毛泽东《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》)
英语:
gain mastery by striking only after the enemy has struck
字数:
四字
反义:
先发制人、先下手为强
热度:
常用
拼音:
hòu fā zhì rén
解析:
发:发动;制:控制、制服。指先让对方动手;抓住其弱点之后;再一举反击以战胜对方。指后发动制服人的措施。
成语接龙:
顺接:
[人穷志不穷, 人莫予毒, 人之常情, 人老珠黄, 人生若寄]
逆接: [祝哽在前,祝噎在后, 宁为鸡口,勿为牛后, 背前面后, 思前虑后, 光前启后]
逆接: [祝哽在前,祝噎在后, 宁为鸡口,勿为牛后, 背前面后, 思前虑后, 光前启后]
正音:
“发”,不能读作“fà”。
繁体:
后發制人
结构:
偏正式
成语大全工具简介:
- 栏目:教育工具
- 使用次数:293 次浏览
- 更新时间:2024-10-31 10:26:05
- 成语大全工具链接:https://www.91tools.fun/tool/chengyu.html
成语大全通常指的是收录大量成语的书籍或数据库,成语是汉语中的一种固定短语,由四字组成,具有固定的结构和意义,通常来源于古代的经典文学作品、历史故事或民间传说。成语以其简洁、形象和寓意深刻的特点,广泛应用于日常交流、文学创作和学术讨论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