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> 成语大全>

不食周粟的意思

bù shí zhōu sù

不食周粟


出处:

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伯夷列传》:“武王已平殷乱,天下宗周,而伯夷、叔齐耻之,义不食周粟,隐于首阳山,采薇而食之。”

谜语:

最可笑的绝食

用法:

作谓语、定语;指人有骨气。

年代:

古代

注音:

ㄅㄨˋ ㄕˊ ㄓㄡ ㄙㄨˋ

感情:

不食周粟是中性词。

例子:

这是沿路讨来的残饭,因为两人曾经议定“不食周粟”,只好进了首阳山之后开始实行。(鲁迅《故事新编 采薇》)

字数:

四字

反义:

卑躬屈膝

热度:

常用

拼音:

bù shí zhōu sù

解析:

粟:小米,泛指粮食。原指伯夷、叔齐于商亡后不吃周粟而死。指清白守节

成语接龙:

顺接: [粟陈贯朽, 粟红贯朽]
逆接: [献可替不, 进可替不]

结构:

动宾式

成语大全工具简介:

成语大全通常指的是收录大量成语的书籍或数据库,成语是汉语中的一种固定短语,由四字组成,具有固定的结构和意义,通常来源于古代的经典文学作品、历史故事或民间传说。成语以其简洁、形象和寓意深刻的特点,广泛应用于日常交流、文学创作和学术讨论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