耳濡目染
出处:
唐 韩愈《清河郡公房公墓碣铭》:“目濡耳染,不学以能。”
用法:
联合式;作谓语、定语、分句;指不知不觉地改变。
年代:
古代
日语:
見よう聞きようで自然(しぜん)と覚(おぼ)える
注音:
ㄦˇ ㄖㄨˊ ㄇㄨˋ ㄖㄢˇ
近义:
耳闻目睹、耳熟能详
感情:
耳濡目染是中性词。
辨形:
“濡”,不能写作“儒”。
例子:
她完全没有读过书,但她单凭耳濡目染,也认得一些字,而且能够暗诵得好些唐诗。(郭沫若《少年时代 我的童年》)
英语:
be influenced by what one constantly sees and hears
字数:
四字
热度:
常用
辨析:
耳濡目染和“耳闻目睹”都有耳朵听见眼睛看见的意思。不同在于耳濡目染强调经常听到看到;并不知不觉受到深刻影响;“耳闻目睹”强调亲自听到看到;受没受到影响不管。
拼音:
ěr rú mù rǎn
解析:
濡:音如;沾湿;染:沾染。耳朵经常听到;眼睛经常看到;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。
成语接龙:
顺接:
[染指于鼎, 染翰成章, 染丝之变, 染神刻骨, 染翰操觚]
逆接: [想当然耳, 东风马耳, 俯首戢耳, 抓腮挖耳, 迅雷不及掩耳]
逆接: [想当然耳, 东风马耳, 俯首戢耳, 抓腮挖耳, 迅雷不及掩耳]
正音:
“濡”,不能读作“xū”。
结构:
联合式
成语大全工具简介:
- 栏目:教育工具
- 使用次数:304 次浏览
- 更新时间:2024-10-31 10:26:05
- 成语大全工具链接:https://www.91tools.fun/tool/chengyu.html
成语大全通常指的是收录大量成语的书籍或数据库,成语是汉语中的一种固定短语,由四字组成,具有固定的结构和意义,通常来源于古代的经典文学作品、历史故事或民间传说。成语以其简洁、形象和寓意深刻的特点,广泛应用于日常交流、文学创作和学术讨论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