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毛之地
出处:
《公羊传 宣公十二年》:“君如矜此丧人,锡(赐)之不毛之地。”
谜语:
芜;荒山;光山;天涯何处无芳草
用法:
偏正式;作主语、宾语;形容荒凉或未开垦的土地。
俄语:
гóлая земля
年代:
古代
日语:
不毛(ふもう)の地(ち),なにも生(は)えないところ
注音:
ㄅㄨˋ ㄇㄠˊ ㄓ ㄉ一ˋ
近义:
穷乡僻壤、穷山恶水
感情:
不毛之地是贬义词。
辨形:
“地”,不能写作“的”。
例子:
南方不毛之地,瘴疫之乡;丞相秉钧衡之重任,而自远征,非所宜也。(明 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八十七回)
英语:
waste land
字数:
四字
法语:
terrain stérile,improductif(désert)
反义:
鱼米之乡、天府之国
热度:
常用
拼音:
bù máo zhī dì
歇后语:
秃子的头发;兔子不拉屎
解析:
毛:地面上生长的谷物、草木。原指不种五谷的地方。后指最荒凉、贫瘠或没有被开垦的地方。也作“不发之地”。
成语接龙:
顺接:
[地丑德齐, 地广民稀, 地上天宫, 地坼天崩, 地老天昏]
逆接: [献可替不, 进可替不]
逆接: [献可替不, 进可替不]
正音:
“地”,不能读作“de”。
结构:
偏正式
成语大全工具简介:
- 栏目:教育工具
- 使用次数:429 次浏览
- 更新时间:2024-10-31 10:26:05
- 成语大全工具链接:https://www.91tools.fun/tool/chengyu.html
成语大全通常指的是收录大量成语的书籍或数据库,成语是汉语中的一种固定短语,由四字组成,具有固定的结构和意义,通常来源于古代的经典文学作品、历史故事或民间传说。成语以其简洁、形象和寓意深刻的特点,广泛应用于日常交流、文学创作和学术讨论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