百不一存
出处:
北周 宇文逌《<庾信集>序》:“昔在阳都,有集十四卷,值太清罹乱,百不一存。”
用法:
作宾语、定语;指全部丧失。
年代:
古代
注音:
ㄅㄞˇ ㄅㄨˋ 一 ㄘㄨㄣˊ
近义:
百无一存
感情:
百不一存是中性词。
例子:
《南史·蔡廓传附蔡兴宗》:“时士庶危惧,衣冠咸欲远徒,后皆流离外难,百不一存。”
字数:
四字
反义:
安然无恙、完好无损
拼音:
bǎi bù yī cún
解析:
一百个里面没有留下一个。表示丧失殆尽。
成语接龙:
顺接:
[存十一于千百, 存心积虑, 存心不良, 存亡绝续, 存亡继绝]
逆接: [以一奉百, 绳一戒百, 事半功百, 教一识百, 一人传十,十人传百]
逆接: [以一奉百, 绳一戒百, 事半功百, 教一识百, 一人传十,十人传百]
结构:
紧缩式
成语大全工具简介:
- 栏目:教育工具
- 使用次数:246 次浏览
- 更新时间:2024-10-31 10:26:05
- 成语大全工具链接:https://www.91tools.fun/tool/chengyu.html
成语大全通常指的是收录大量成语的书籍或数据库,成语是汉语中的一种固定短语,由四字组成,具有固定的结构和意义,通常来源于古代的经典文学作品、历史故事或民间传说。成语以其简洁、形象和寓意深刻的特点,广泛应用于日常交流、文学创作和学术讨论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