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尔忘家
出处:
东汉 班固《汉书 贾谊传》:“则为人臣者主耳忘身,国耳忘家,公耳忘私,利不苟就,害不苟去,唯义所在。”
用法:
偏正式;作谓语、定语;含褒义。
年代:
古代
注音:
ㄍㄨㄛˊ ㄦˇ ㄨㄤˋ ㄐ一ㄚ
近义:
公而忘私、为国捐躯、慷慨就义
感情:
国尔忘家是褒义词。
辨形:
“忘”,不能写作“妄”。
例子:
而当时改革的人,个个似乎有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一种国尔忘家,公尔忘私的气概。(鲁迅《两地书》九)
英语:
forget one\'s family in one\'s devotion to the state
字数:
四字
反义:
见利忘义、损人利己、损公肥私
拼音:
guó ěr wàng jiā
解析:
尔:助词。为了国家而不顾家庭。
成语接龙:
顺接:
[家无担石, 家有敝帚,享之千金, 家徒壁立, 家业雕零, 家藏户有]
逆接: [丧师辱国, 窃钩盗国, 赤心报国, 精忠报国, 独立王国]
逆接: [丧师辱国, 窃钩盗国, 赤心报国, 精忠报国, 独立王国]
正音:
“国”,不能读作“guǒ”。
繁体:
國爾忘家
结构:
偏正式
成语大全工具简介:
- 栏目:教育工具
- 使用次数:327 次浏览
- 更新时间:2024-10-31 10:26:05
- 成语大全工具链接:https://www.91tools.fun/tool/chengyu.html
成语大全通常指的是收录大量成语的书籍或数据库,成语是汉语中的一种固定短语,由四字组成,具有固定的结构和意义,通常来源于古代的经典文学作品、历史故事或民间传说。成语以其简洁、形象和寓意深刻的特点,广泛应用于日常交流、文学创作和学术讨论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