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> 成语大全>

跋前踬后的意思

bá qián zhì hòu

跋前踬后


出处:

唐 韩愈《昌黎集 进学解》:“然而公不见信于人,私不见助于友。跋前踬后,动辄得咎”。

用法:

联合式;作谓语;比喻进退两难。

年代:

古代

注音:

ㄅㄚˊ ㄑ一ㄢˊ ㄓˋ ㄏㄡˋ

近义:

左右为难、进退两难、进退维谷

感情:

跋前踬后是中性词。

例子:

无事之时,望影藏匿,跋前踬后,日不聊生。(清 纪昀《阅微草堂笔记 滦阳续录》)

英语:

nonplus(be caught in a dilemma; encounter obstacles ahead and behind)

字数:

四字

拼音:

bá qián zhì hòu

解析:

跋:踩;踬:被绊倒。本指狼向前进就踩住了自己的颈肉,向后退又会被自己的尾巴绊倒。比喻进退两难。

成语接龙:

顺接: [后会有期, 后起之秀, 后来者居上, 后进领袖, 后生晚学]
逆接: [进退狼跋]

繁体:

跋前躓后

结构:

联合式

成语大全工具简介:

成语大全通常指的是收录大量成语的书籍或数据库,成语是汉语中的一种固定短语,由四字组成,具有固定的结构和意义,通常来源于古代的经典文学作品、历史故事或民间传说。成语以其简洁、形象和寓意深刻的特点,广泛应用于日常交流、文学创作和学术讨论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