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> 成语大全>

不立文字的意思

bù lì wén zì

不立文字


出处:

宋 释普济《五灯会元 七佛 释迦牟尼佛》:“吾有正法眼藏,涅槃妙心,实相无相,微妙法门,不立文字,教外别传。”

用法:

作谓语;指口头传授。

年代:

古代

注音:

ㄅㄨˋ ㄌ一ˋ ㄨㄣˊ ㄗˋ

近义:

口传心授、口耳相传

感情:

不立文字是中性词。

例子:

清·王夫之《读四书大全说·论语》:“既非如霍光、寇准之不学无术,又非如释氏之不立文字,瞎著去参。”

字数:

四字

拼音:

bù lì wén zì

解析:

佛家语,指禅家悟道,不涉文字不依经卷,唯以师徒心心相印,理解契合,传法授受。

成语接龙:

顺接: [字挟风霜, 字若涂鸦, 字夹风霜, 字顺文从, 字斟句酌]
逆接: [献可替不, 进可替不]

结构:

动宾式

成语大全工具简介:

成语大全通常指的是收录大量成语的书籍或数据库,成语是汉语中的一种固定短语,由四字组成,具有固定的结构和意义,通常来源于古代的经典文学作品、历史故事或民间传说。成语以其简洁、形象和寓意深刻的特点,广泛应用于日常交流、文学创作和学术讨论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