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> 中草药大全>

辟汗草-「化湿药」

辟汗草-「化湿药」
网页全屏
辟汗草
功效作用和中健胃,解暑化湿。属化湿药。
(动)植物形态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,高60~90厘米,干后有香气。茎直立,多分枝。三出复叶互生,有柄。小叶长椭圆形或倒披针形,长1~1.5厘米,宽约0.5厘米,先端钝,基部楔形,边缘有细齿,叶脉伸至齿端;托叶线形。总状花序腋生,纤细。花萼钟形;花冠蝶形,黄色,旗瓣长于翼瓣;雄蕊10,二体。荚果卵形,光滑,熟后褐色,有网纹。种子1粒。花期5~7月,果期8~9月。
药材名称辟汗草
功效分类化湿药
药材别名散血草、野苜蓿、省头草、铁扫把、蛇退草、香马料、自苜蓿、败毒草、鸡头花草、黄香草木犀
化学成分茎、叶、花中均含挥发油.油中主成分为二氢香豆素(dihydrocoumarin);全草含脂肪油约3.5%,果胶约7%,种子含脂肪油约6%。
配伍药方①治暑热暑湿:省头草、藿香、通草各9~15克。水煎服。(《浙江药用植物志》)②治赤白痢疾草木犀、仙鹤草各15克,青木香9克。水煎服。(《青岛中草药手册》)③治疟疾:省头草30克,煎汤。在疟发前1小时服用。(《吉林中草药》)④治尿路感染:省头草、车前草、海金砂藤各15克。煎服。(《安徽中草药》)⑤治白口疮:辟汗草(印度草木犀)捣绒取汁,搽患处。(《贵州草药》)⑥治皮肤瘙痒:辟汗草(印度草木犀)60克。煨水洗患处。(《贵州草药》)⑦治颈淋巴结结核:省头草60克,白酒500克,浸泡7天。每次服药酒15~30克,每日2~3次。(《安徽中草药》)
临床应用用量5~15克,水煎服。用于暑湿胸闷、口腻、口臭、头胀痛。
英文名称Daghestan Sweetclover Herb
产地分布分布于东北、华北、西南及华东等地区。多生于空旷杂草中。
药材拼音pì hàn cǎo
性味归经性凉,味辛、苦。归肝经、脾经、胃经。
药理研究草木犀有抗疟作用,能使疟原虫形态破坏、死亡,使感染鸡疟的红细胞数减少或消失。
使用禁忌脾胃寒者慎用,孕妇禁用。
采收加工7~8月连根拔起,洗净阴干。
药材性状为不规则的碎段状,根、茎、叶、花混合。根呈 细段状,茎段表面灰绿色或绿褐色;叶呈碎片状,边缘有细 齿,托叶线形;花呈蝶状,花萼钟状,花冠黄色。气微,味淡。
药用部分来源于豆科植物草木樨Melilotus suaveotens Ledeb.的全草。

中草药大全工具简介:

中药查询《中药大全》栏目为您提供:中药的相关知识大全,主要介绍各种中药的功效与作用、中药的用药禁忌及食用方法